数字时代金融安全的新篇章:商业银行如何运用AI与大数据构建全方位反诈体系
2025-08-04 | 来源:易观千帆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最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诈骗手段呈现“技术化、智能化”趋势,从传统的虚假投资理财升级为利用AI技术进行“换脸”、“声音合成”、“屏幕共享”等新型作案手法,给反诈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图片

反诈现状: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挑战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最严重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诈骗手段呈现“技术化、智能化”趋势,从传统的虚假投资理财升级为利用AI技术进行“换脸”、“声音合成”、“屏幕共享”等新型作案手法,给反诈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在此背景下,作为资金流动的核心枢纽,金融机构需利用技术创新拦截可疑交易,并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客户的风险意识,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拦截、事后挽损”的全链条防控体系。近年来,商业银行持续打造多维反诈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强化智能识别、警银联动深化协作机制、精准宣教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在应对AI换脸、深度伪造等新型诈骗手段中成效显著,为行业树立了数字化时代反诈防控的标杆。具体而言,各银行通过部署AI行为分析模型、大数据风险画像系统等前沿技术,能在毫秒级内拦截可疑交易;依托“公安部-银联-银行”三级联动机制,建立涉案账户快速冻结通道;创新“反诈直播”“情景微电影”等沉浸式宣教模式,增强客户的风险识别能力。

商业银行的反诈角色: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御

作为金融安全体系的核心枢纽与第一道防线,商业银行在反诈领域的战略定位已实现质的跃迁,从早期以账户管控为主的被动响应者,转型为集风险识别、技术防控、客户教育、警银协同于一体的智能安全服务中枢。这一角色进化既源于数字金融时代诈骗手段的智能化升级,也体现了金融机构守护人民财产安全的使命担当。其关键实现方式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风险拦截能力:通过数据融合与AI模型实现风险的实时感知与自动化拦截

风险拦截能力是商业银行反诈的基础,通过实时监测交易行为,识别异常资金流动,阻断诈骗资金转移路径。商业银行采用评分制与触发制相结合的方式,对可疑账户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评分制规则区分正常交易样本与可疑交易样本,灵活调整预警评分门槛值;触发制规则针对未覆盖黑样本的部分进行持续分析和规则迭代。如工商银行通过构建覆盖全网诈骗特征的AI黑名单库,整合多源数据,如内部交易行为、公安涉案信息等,利用图神经网络和时序分析技术动态识别欺诈模式,实现风险特征高频迭代更新。其反诈体系采用“7×24小时智能实时拦截+人工深度核验”双链路机制,显著提升对新型诈骗手法的主动防御能力。

技术赋能优势:通过强大的算力支撑和先进的AI算法,实现风险模型的动态迭代与复杂场景下的毫秒级智能决策

技术赋能优势是商业银行反诈的关键支撑,依托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动态风险模型,提升对新型诈骗手段的响应速度。商业银行通过三大技术突破解决风控实时拦截的难点:一是建立海量大数据计算、实时、高可靠的引擎,综合运用内存计算、批流计算、图计算等技术,实现系统分布式的横向水平扩展;二是实时风险侦测AI模型训练方面,积极引入有效外部数据,从传统监督学习转向与无监督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机器学习模型的精准度;三是加强关系图谱关系的计算,基于线上实时交易特征与历史交易作比对,构建信息流、资金流全链路拼图。如建设银行“RiskBrain”智能风控平台,深度融合图计算、知识图谱及强化学习技术,构建了一个覆盖信贷、支付与跨境交易等核心场景的实时智能风控体系。该平台通过分布式架构实现高并发交易实时分析,具备多维度风险特征解析能力,大幅提升信用卡盗刷识别精准度并同步降低误判率。

社会教育责任:利用数据分析实现宣教的精准化和场景化,提升公众“免疫力”,从源头降低发案率

社会教育责任是商业银行反诈的延伸,通过多渠道宣传,普及反诈知识,帮助公众识别骗局,降低受骗概率。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不同客群的受骗风险特征,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宣传活动。如北京银行联合北京卫视财经频道打造《蜜蜂计划》反诈教育节目。该节目通过情景还原、骗局揭秘和小品演绎等生动形式,深入普及典型电诈手法。其中,一段揭示新型诈骗手法的内容片段被人民日报转发后,点赞与转发量突破10万次,引发广泛社会共鸣。同时,该行在金融3·15晚会等平台策划播出了《关闭免密支付套路解析》情景剧,运用案例动画等创新方式提供沉浸式反诈体验,显著增强公众参与感。目前,系列反诈节目累计覆盖已超千万人次。不仅如此,北京银行还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精准识别不同区域、年龄段客户的受骗风险特征,在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实施智能化、个性化的防诈提示精准投放,有效前置风险防控环节。

商业银行反诈实践

工商银行:AI全链路风控+跨行联防,0.8秒极速拦截诈骗交易

工商银行的反欺诈实践以“工银智涌”大模型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全渠道的智能风控体系。2024年,工商银行推出该大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账户端监控和客户端管控,实现了欺诈检测准确率的显著提升。在账户端,该行创新构建“风险特征库+监控模型矩阵+黑灰名单库”三位一体智能模型体系,重点覆盖账户开立、变更及交易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设备指纹技术(识别改机、群控等黑产工具,准确率高达99.6%)与行为时序模型,实现账户风险实时监测。在客户端,工行创新研发了“受害人保护模型”,采用“实时拦截—账户保护—风险提醒—人工兜底”四维防护机制,有效阻断诈骗资金流转路径。

此外,工商银行依托自主研发的“融安e信”数据中台,打造覆盖“事前预警-事中拦截-事后溯源”的全流程风控体系,其分布式实时决策引擎可在0.8秒内完成高风险交易拦截;根据风险等级触发生物识别验证、资金延迟到账或公安联动冻结;在事后环节,通过图计算技术还原超过8万条涉诈资金链路,并利用区块链存证提升司法取证效率。该行同步构建跨机构联防网络,向中小金融机构共享千万条欺诈名单,协同阻断跨行诈骗交易,与公安部共建查冻机制冻结涉案账户,避免群众损失。

招商银行:毫秒级智能决策+闭环处置,精准阻断新型诈骗手法

招商银行以“天秤”智慧风控平台为核心,构建覆盖交易全流程的反欺诈技术体系。该平台通过实时决策引擎,融合多维度交易特征分析和风险场景建模,支持对高频复杂交易的毫秒级风险判定,并基于风险等级动态触发差异化管控策略。在身份核验环节,招行整合生物识别、智能外呼、交互式提醒等多重验证手段,形成与业务场景深度适配的认证机制,贯穿客户登录、转账及支付全环节,实现风险交易的精准阻断与客户主动防御意识提升。

其风控体系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管理框架:事前通过账户分级与行为基线建模预判潜在风险;事中依托实时模型与规则引擎执行分层干预;事后联动内外部资源回溯风险链路并优化防控策略。在生态协作层面,招行与公安机关建立涉案信息快速交换机制,一线网点与反诈中心协同开展受害人预警劝阻,形成“技术识别-人工介入-司法处置”的闭环响应能力。该体系通过持续迭代对抗新型欺诈手法,在平衡风险防控与客户体验方面形成差异化实践。

北京银行:大数据实时拦截+智能宣教,警银联动提升劝阻成效

北京银行依托自主研发的“护盾”线上智能交易反欺诈平台,构建覆盖事前客户安全教育、事中银行精准防控、事后警银联防联控“三位一体”的反诈新防线,全方位守护客户资金安全。

客户安全教育方面,打造多元化反诈宣教矩阵,提升客户反诈意识,前置反诈防控关键环节。通过手机银行安全课堂、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开展主题宣教活动;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针对不同区域、年龄段客户的受骗风险特征,线上精准投放智能化防诈提示,最大程度唤醒受诈客户;利用智能外呼、企业微信等“点对点”宣教方式,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专项宣教。同时,组织经营单位开展各类反诈宣传活动,通过网点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反诈警示教育短视频,深入社区举办现场反诈宣传等。

银行端精准防控方面,以“护盾”线上智能交易反欺诈平台为核心,构建了一套覆盖线上全渠道交易的实时风控体系。该平台依托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基于丰富的立体风险画像,对线上交易进行实时风险监测,并根据风险等级高低灵活采用多重认证手段实时动态干预风险交易,实现电诈风险的精准监测、高效识别、柔性管控。同时平台搭建了以事中决策为核心,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风险闭环决策体系。事前整合内外部多维风险数据,提前感知潜在攻击目标与路径;事中依托丰富的专家规则与智能模型,实现交易风险的精准识别、分级核查和动态管控;事后,通过风险外呼团队对异常交易及时进行核查确认,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风险案件情况,并采取果断处置措施,同步持续强化风险案件分析检视,挖掘提取最新案件特征,反哺迭代风控策略,实现风险运营的闭环提升,不断优化电诈风控实效。

警银联防联控方面,持续深化警银协同机制,共筑反诈“防火墙”。线上通过对接公安机关的高危涉诈名单库,实现高风险交易的快速识别与拦截,显著提升风险防控的前瞻性;线下与公安机关建立可疑线索联动核查处置机制,针对大额可疑交易构建多层安全防护网,有效提升劝阻成功率,持续优化风险防控策略,动态提升对新型诈骗手段的识别和拦截能力。

未来展望:深化协同联防,加固金融安全防线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一种高度技术化和智能化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对全球金融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安全体系的核心枢纽,通过技术创新、智能风控和社会教育三管齐下,成功从被动响应者转型为主动防御者,在反诈斗争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实践层面,工商银行依托大模型与设备指纹等技术实现全链条闭环管理与高效拦截;招商银行以“天秤”平台为核心,通过AI场景建模与实时决策引擎动态适配复杂风险;北京银行则依托“护盾”线上智能交易反欺诈平台实现了线上欺诈风险的高效精准识别及管控。这些实践充分证明,AI与大数据在风险预测、实时监测、动态模型迭代、跨机构协同等环节的核心支撑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多方协作机制的深化,商业银行将继续基于“数据驱动、智能决策、协同联防”的核心理念,不断迭代优化其AI与大数据反诈体系,引领金融行业构建更加牢固的数字化时代金融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