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I浪潮席卷全球,中国更是AI探索先锋,多家互联网巨头加大AI探索力度,金融行业天然是AI技术最佳载体,本文,我们从证券行业AI落地现状探讨这个问题。

近期,美股科技股板块持续下跌,纳斯达克指数连跌两日,英伟达昨日下跌3.5%,英特尔、meta、Palantir等一众AI概念股集体下跌,下跌的原因是一份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报告,揭示了企业在AI投资上的严峻现实,这篇报告基于对150名企业领导者的访谈、对350名员工的调查以及对300个公开AI部署案例的分析。
结果显示,只有约5%的AI试点项目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而绝大多数项目停滞不前,对公司的损益表没有产生任何可衡量的影响,打破了华尔街的乐观情绪,并引发了科技股的急剧抛售。与此同时,市场中传闻最热爱挖AI人才的meta已冻结了其人工智能部门的招聘,再次引发了市场对AI投资过热的担忧。
当前AI浪潮席卷全球,中国更是AI探索先锋,多家互联网巨头加大AI探索力度,金融行业天然是AI技术最佳载体,本文,我们从证券行业AI落地现状探讨这个问题。
整个证券行业,对于AI的最大期待就是直接应用于投资,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投资和量化投资,AI具有几个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是信息处理优势,AI能够短时间处理大量新闻、财报和资讯,处理量达人工的千倍以上,实时捕捉市场信号,信息梳理能力无人能及。
其次,AI绝对理性与纪律性,能够完全避免情绪干扰,严格执行预设策略,避免恐慌性杀跌或者贪婪性追涨。
也正是基于这两点优势,在预想中,AI投资一定能大幅度领先投资者,实现超高收益。
但是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尚未形成可大规模复制的持续盈利模型,尽管中途有些模型实现了短暂的超高收益,但回过头来看也仅仅是偶然性获利,并没有出现稳定的投资模型,这能说明AI在投资领域出现泡沫吗?
很明显不是,AI应用于投资,这明显是AI落地应用的终极形态,在AI投资获益之前,市场还需要解决AI分析财报、AI识别虚假新闻、AI避开噪音干扰、AI选定关键因子、AI避免策略同质化、AI算法的自动升级等诸多难点,这些都是AI未来的发展空间。
易观千帆分析认为,与其现在期望或忧虑AI如何实现终极目标,不如沉下心来,努力解决AI在落地应用方面的具体问题,实现当下的单点突破和应用。
在证券行业的实践中,目前已有大量机构推出了AI在证券领域的应用工具,其中主要集中在三个场景,智能投研、智能交易和智能投顾。
先说投研,加大AI在投研方面的投入已经成为全球各大机构共识,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已构建名为"阿西莫夫"(Asimov)的AI研究平台,应用于公司的股市基本面业务;桥水基金CEONirBarDea今年初透露,其20亿美元规模的运用机器学习和AI驱动的基金,业绩与人工主导的策略“不相上下”,还创造出"与人类操盘手不相关的独特阿尔法收益。
国内多家公司也在重点研究AI投资,例如幻方量化本职就是量化交易公司,近期正在收缩资金规模,期望提高AI投资收益率;还有通联数据,利用AI相关技术,预测A股企业财报数据,为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
在智能交易领域,银河证券在FICC业务及场外衍生品领域升级了询报价及交易机器人服务,智能交易系统自动筛选报价、应答客户询价、发布报价,并通过持续上下文对话进行价格谈判,匹配最优报价并自动生成订单,完成对冲操作。据银河证券公开信息介绍,该机器人已为70家机构提供询报价服务,覆盖基金、理财、保险、银行等机构客户,日均处理询价超过4000笔,节省交易费用超1300万元。
在智能投顾领域,多家券商均已落地AI投顾服务,国泰海通发布证券行业首个新一代全AI智能APP灵犀,将“人找服务”升级为“服务找人”,用户仅需通过自然对话即可完成行情、个股、数据查询等服务,将复杂投资决策简化为“一问即得”的智能交互体验。支持实时语音输入和语音播报,创新实现免手动操作的语音交互服务,突破传统APP的交互边界,实现“言出即达”的智能投资服务;国金证券推出AI投顾平台,把买方投顾理念完全植入APP中;东方财富妙想大模型整合了全量金融行业数据,力图打破行业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完整查询、数据图表服务。
AI投顾产品 | |||
“1+N”架构:1个千亿参数通用大模型+N个场景微调模型,支持全业务流程覆盖 | |||
AI语音指令(语音查询、交易下单)、投顾驾驶舱(深度投研分析) | |||
AI投顾平台 | |||
G-Winstar问TA系统 | |||
AI投顾助手 | |||
“妙想”大模型 |
注:易观千帆整理,排序不分先后
整体来看,尽管目前AI工具并不能直接实现稳定的投资收益,但是功能场景正在逐渐丰富,落地范围快速拓宽,正站在投资者角度逐渐解决各种投资难点,帮助投资者提高信息整合、数据梳理、数据分析、策略辅助、财报诊断、资讯分析、账户分析等各项能力,提升投资者能力边界。
基于AI在证券领域落地的困境与应用现状,回过头来看当下所谓的AI投资过热问题,就能看出95%投资失败的背后,还有5%的成功案例,AI领域天然就具有寡头效应,成功注定是少数,不过只要有5%的成功,就足以吸引100%的风投资金参与。
仔细研究那5%的成功案例,其成功的秘诀是“选择一个痛点,出色地执行,并与使用其工具的公司建立明智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种思路同样也适用国内证券行业,无需把目光放到更长远的AI解决一切,着眼于一个小领域,解决这个领域的问题,相应机构就会是AI创新应用这个赛道的龙头。
从这个角度,AI投资以及应用,仍在继续,远没有过热。